分析天平结果不准确可能由以下多种因素导致:
1. 仪器自身问题
- 未校准或校准不当:分析天平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,且需定期校准。若未校准或校准方法不正确、使用非标准砝码等,会使测量结果出现偏差。例如长期使用的天平,若不定期校准,其内部元件的精度可能会发生变化,影响称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- 安装不正确:安装环境应选防尘、防潮、防震、防风、防晒、恒温的房间,天平应安放在牢固可靠的工作台上。若安装环境不佳或安装位置不当,如在有振动源、气流不稳定的地方,会导致天平测量时受到干扰,使结果不准确。
2. 环境因素影响
- 温度变化:样品与周围环境温度存在差异时,会产生气流,导致称重结果产生误差。此外,温度的变化还可能引起天平本身的微小变形,影响测量精度。比如在寒冷的冬天,刚从室外拿进来的样品温度较低,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,可能会得到比实际质量轻的结果。
- 湿度变化:高湿度环境可能会使样品吸收空气中的水分,增加重量;低湿度环境则可能导致样品失水,减轻重量。同时,湿度还会影响天平的电气性能和机械部件的稳定性,进而影响测量结果。
- 空气流动:即使是微风或空调系统产生的微弱气流,也会对称量结果产生干扰。因此,在使用天平时应尽量避免空气流动,可关闭门窗、风扇等,必要时可在天平周围设置防风罩。
3. 样品因素影响
- 挥发或吸湿:如果样品是挥发性物质,在称量过程中会逐渐挥发,导致重量减轻;而吸湿性样品则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,使重量增加。对于这类样品,可使用密封容器或在特定的湿度控制环境下进行称量。
- 静电吸附:样品或称量容器带有静电时,会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或纸屑等杂质,使称量结果不准确。具有高绝缘度的材料制成的称重容器更容易带静电,可通过增加空气湿度、使用金属容器盛放样品或给天平接地等方式来消除静电。
4. 操作不当造成
- 预热不足:电子天平在使用前通常需要预热一段时间,使其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。若未充分预热就开始称量,可能会导致显示值不稳定,影响测量精度。一般来说,天平的预热时间至少为 30 分钟至 1 小时。
- 水平状态不佳:天平未处于水平状态时,会影响传感器的受力情况,从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。在使用天平前,应确保其处于水平状态,可通过调整天平底部的脚螺旋来实现。
- 读数错误:读数时应在标尺停稳后进行,且要注意正确读取标尺上的刻度和数值。如果读数过快或误读刻度,都会使称量结果出现错误。
- 震动或碰撞:在称量过程中,任何震动或碰撞都可能导致天平的传感器受到干扰,使测量结果不准确。因此,在放置样品时要轻拿轻放,避免在天平附近进行剧烈的操作或活动。